“车路云一体化”解决辅助驾驶痛点,赋能可持续发展。当下计算机辅助驾驶的主流方案是仅依靠车身传感器的“单车智能”模式,其诸多局限阻挡了辅助驾驶技术向L3及以上等级发展。
“车路云一体化”通过将车辆与路侧、云端平台连接,可大大扩展车辆感知能力与运算能力,提升车辆规避长尾非常规险情的能力;同时,云端平台通过统一调度车辆,有望实现路径最优化,拥堵最小化与全局交通效率最大化,全方位赋能道路交通可持续发展。
为何重提“车路云”——辅助驾驶事故风险引发关注、无人物流车方兴未艾。近年来,计算机辅助驾驶功能逐步普及,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亦产生新挑战,多起事故再度证明“单车智能”尚不足以独自担负驾驶重任,亦凸显“车路协同”在增进交通安全上的重要价值。同时,无人物流车正在全国大部分省市广泛铺开,目前已可在开放道路以较快速度行驶,成为物流业降本增效的新抓手,而“车路协同”或有助于其进一步提高运营速度与密度,无人物流领域景气度或有望向“车路云”产业链外溢。
政策密集出台,“车路云一体化”建设进入快车道。自2018年来,“车路云一体化”得到工信部、住建部、交通运输部等多部门支持,一系列顶层规划、标准规范体系逐步建成。同时,“车路云一体化”测试应用亦已进入全面铺开、全城试点阶段,迄今总计28个城市被纳入“双智”或“一体化”试点,“车路云一体化”建设热情持续。
市场规模可达万亿,路侧、云端建设与场景应用值得重点关注。“车路云”产业网络由车载设备、路侧设备、云控平台、通信网络、相关支持平台与场景应用等部分组成;据中国汽车工程学会预测,到2025年“车路云”产业有望创造7295亿元产值增量,2030年则有望创造25825亿元。其中,路侧设备、云控平台与场景应用是国家政策与规范的侧重点,据汽车工程学会预测,到2030年,此三者将产生远超其他环节的产值增速(CAGR分别达到79.7%、56.8%与70.0%),其中场景应用所产生的年均增长量最高(约1386.8亿元)。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