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司概况:从“青梅”到“青梅+”,20年磨一剑
溜溜果园是一家以梅类产品为核心的休闲食品企业,自2001年创立品牌以来,深耕梅干、梅冻、西梅及创新软糖等产品品类,致力于将“酸溜溜”的青梅文化推向全国乃至海外市场。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截至2024年,公司:
是中国梅类零食市场第一(7.0%份额);
是果类零食市场第一(4.9%份额);
是天然果冻细分市场第一(45.7%份额)。
公司提出“梅+”产品战略,从传统雪梅、清梅、话梅等延伸至梅冻、梅精软糖、梅味调味品、梅茶等新型产品,意图打破季节性消费与单一口味的局限,打造“青梅品类第一品牌”。
二、业务模式:多品类矩阵 + 线上线下全渠道布局
溜溜果园的产品结构分为四大类:
产品类别 占总营收(2024) 代表产品
梅干零食 60.3% 雪梅、清梅等
西梅产品 13.8% 进口西梅、果干
梅冻 25.4% 青梅原浆果冻
其他(软糖、调味品) 0.5% 梅精软糖、梅茶等
渠道上,公司采取直营+经销双线并进,近年来大力发展直销,提升利润率:
经销商网络覆盖全国34省,约1400家;
直销渠道占比从2022年25.5%提升至2024年59.2%,主要通过零食连锁店、电商旗舰店和会员店等新兴业态;
出海业务正在推进,已布局日韩和东南亚。
三、行业趋势:健康、功能性零食驱动果类新消费
根据招股书引用的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
中国果类零食市场将从2024年的520亿元增长至2029年的780亿元,CAGR为8.6%;
梅产品市场规模2024年达499亿元,预计2029年将达937亿元,CAGR为13.2%;
青梅、西梅类零食具备助消化、富含有机酸、多酚等健康特征,受Z世代及注重健康消费群体欢迎。
消费者对果类零食的预期,已从“解馋”向“养生+功能”转变,而梅子凭借天然酸味与中医传统加持,被视为下一个有望“破圈”的健康零食品类。
四、财务表现:收入稳步增长,盈利能力改善
项目 2022 2023 2024
营业收入(亿元) 11.74 13.22 16.16
毛利率 38.6% 40.1% 36.0%
净利润(万元) 6,843.2 9,923.1 14,771.9
经营现金流 +2.02亿 +1.27亿 +0.84亿
整体来看,公司营收增速稳定,盈利能力增强,净利三年翻倍,但2024年毛利率小幅回落,主要因原材料(青梅、西梅)价格上涨和部分新品推广费用增加。
负债结构方面:
总资产为16.71亿元,资产负债率从2022年的87.4%降至2024年的63.0%;
现金流健康,流动比率从55.4%增至89.2%,偿债能力逐步增强。
五、核心竞争力:品牌、研发、供应链三位一体
品牌势能高:
“溜溜梅”几乎是中国青梅零食的代名词,主打“开胃酸”的定位明确,年轻人认知度高。
研发驱动新消费:
公司设有“溜溜梅研究院”,联合高校培育优质梅种,并围绕酸味、口感、保质期展开产品迭代,目前已获42项核心专利。
一体化供应链:
在安徽、福建、广西布局生产基地,贴近产地,确保鲜果速加,同时掌握先进无菌灌装技术,缩短链条、提高稳定性。
全渠道协同:
同时深耕传统商超、电商平台、直播带货和会员制渠道,实现“场景多元+用户细分”销售覆盖。
六、风险因素:高度依赖单一品类,品牌维护挑战大
1️⃣ 梅产品依赖度高:
2024年超85%的收入来自梅类相关产品,口味偏好变化或新品类替代存在不确定性。
2️⃣ 原材料波动风险:
梅子、西梅等农业品受天气、季节影响大,价格剧烈波动,2024年原材料成本占营收47.7%,对毛利影响显著。
3️⃣ 渠道集中:
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达33.1%,最大客户达14.1%,单一渠道波动将显著影响业绩。
4️⃣ 假冒伪劣与食品安全:
假冒产品、添加剂争议易引发舆情危机,社交媒体传播风险高。
七、募资用途:扩产能、做品牌、拓海外
根据招股书披露,IPO募资将主要用于以下方向:
🔧约40%:建设梅干、梅冻等新产能,升级智能工厂;
📢约30%:品牌推广、营销升级,拓展线下新零售与线上电商;
🌍约20%:开拓日本、韩国、东南亚市场,推进本地化产品和团队建设;
🔬约10%:加大研发团队建设,强化新品类储备。
八、结语:酸味经济的代表玩家,能否长出“百亿甜头”?
溜溜果园此次上市,既是一家区域强势品牌向全国扩张的转折点,也是中国传统品类(如青梅)能否在新消费中持续“翻红”的一次市场验证。
它在品类中是“第一”,但在整个休闲零食行业,仍面临良品铺子、三只松鼠、百草味等全品类玩家的多线竞争。未来能否跳出“果干小众”的增长天花板,建立跨品类、跨渠道的综合壁垒,将是其走向资本市场后的新挑战。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