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基于报告《日本企业出海的历史经验与重要启示》的核心结论:(1)日本企业出海的路径选择为拥有庞大内需的欧美市场和具备相对要素成本优势的市场;(2)拥有比较优势的制造业率先出海奠定基本格局,并逐步向微笑曲线两端迁移。因此借鉴日本经验,本文主要挖掘中国出口比较优势的相关产业,希望为企业出海投资机会提供可供参考的建议。
二、中国“新航海时代”或已然到来
在人口老龄化+有效需求不足+逆全球化风险上升的背景下,企业出海或成为新的发展趋势。企业出海的动机包括开拓东道国的市场份额、规避贸易壁垒以及寻求低廉的要素成本等。(1)成本角度,无论是劳动力人口还是成本来看,东盟等新兴国家具备相对优势;(2)规避政策风险,对于当下的中国企业而言,所面临的外部环境或更具复杂性,而具备全球竞争力+贸易摩擦程度较低或者主要需求地区为新兴国家出海进程或更为“顺利”。事实上,相比于当年的日本,我国出海拓展市场方向在于“均衡”;(3)出海是否有利于企业开拓海外市场份额、稳定甚至提升企业盈利水平?营收角度,具备“海外业务”特征的个股营收增速相比于纯粹依靠内需的个股组合营收增速明显更快;盈利角度,海外收入占比的提升对于该板块的景气度确实起到明显的提振作用,这将为日后企业出海提升盈利水平提供了可能性。
三、借鉴日本,掘金中国出口的优势产业
近些年来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不断扩大,结构上主要偏向于非制造业。但相比日本来看,我国制造业对外投资占比(15%)仍明显处于较低水平,未来或具备较大的提升空间。那么,与日本相比,从出口到出海,中国如何对标日本?出口比较视角下,当前的中国或可类比80年代的日本。彼时的日本出口货物总额占全球份额于1986年见顶后回落;同时各类产品份额的见顶时间则呈现劳动密集型→重工业→技术密集型的先后顺序。而当下的中国出口货物总额2022年处于14-15%的水平,仍处于上行通道;结构上,劳动密集型和重工业自2013年后已经先后触及顶部区间,而具备出口比较优势的行业则仍处于上行趋势,与80年代的日本存在相似性,这也为日本企业出海经验为我国提供借鉴奠定了一定的基础。(1)产业变迁:从劳动密集型走向高端制造。一是出口占比高但持续下滑的传统“劳动密集型”行业,主要集中于消费制造业;二是出口占比高且持续提升的“技术密集型”行业,主要集中于高端制造业。(2)全球竞争力:具备全球竞争力且当前仍然处于上行通道的行业主要集中在:化工(化学制品等)、机械设备(通用设备、专用设备)、电力设备(锂电池、光伏)、汽车(客车、商用车、电动车)、金属制品(钢铁制品、玻璃及其制品)。
四、如何筛选出海投资机会?关注三条线索
我们结合全球竞争力、产品需求地区以及财务指标对各板块进行筛选,进而提出出海相关投资机会的三条线索:第一、筛选:海外业务占比高+海外营收连续增长+净利率提升的行业。参考日本经验,伴随出海版图的扩张或将享受更高的超额收益,主要包括:家电(白色家电、家电零部件)、汽车(汽车零部件、商用车)、机械设备(工程机械)、军工(航海装备)、轻工(家居用品)、服装家纺等,主要集中在部分消费制造业和高端制造业。第二,筛选:全球竞争力+海外业务占比高+能够较为顺利实现出海的行业。考虑到当前我国多数行业仍然处于出海初期,海外市场规模的扩张并非立马能带来营收及净利率的双升,筛选出来的行业主要包括:电子(元件、消费电子)、化工(化学制品、农化制品、化学纤维、橡胶、塑料等)、机械设备(专用设备、通用设备)、汽车(乘用车)等。第三、具备全球竞争力+未来有空间:主要以锂电、新能车、光伏为代表的行业。尽管其出海进程面临一定的挑战,但本身具备全球竞争力+需求有空间;参考日本经验,未来仍有可能“走出去”并带动第二增长曲线。针对此种类型的企业,可自下而上筛选出向主要向新兴国家布局产能且具备全球化经营管理能力的企业。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