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此前专题报告《三问低空经济发展态势》中,详细讨论了低空经济的定义范畴、政策沿革和发展脉络,并简要探讨了低空经济蕴含的投资机会。在自上而下的视角之外,本文我们进一步结合产业链环节进行拆解,其中基础设施是重要一环,它既是低空经济数字化未来发展的抓手,也是飞行器能顺利升空并实现运营的前提。本期专题我们聚焦基础设施,梳理不同地区当前的发展情况,并结合官方文件讨论不同环节可能的发展节奏。
低空经济基础设施是什么?
从现有相关资料看,当前的顶层设计中尚未对低空经济基础设施领域给出详细的范围与分类。我们结合多方观点,最终将其拆分为“硬基建”与“软基建”两类。“硬基建”环节以基础设施运营为主,包含机场、起降站、通/导/监设备等;“软基建”环节则包括空中保障服务与地面保障服务。结合与民用航空基础设施的对比。我们认为“硬基建”中的核心环节或为起降站,而“软基建”的重要性整体抬升,当下或需关注UOM-USS体系的建设。
各地区低空经济基础设施发展到哪了?
我们详细梳理了各地区近年来已出台的低空经济规划类文件。整体来看,已出台文件均强调了基础设施建设的对于低空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其中,安徽省、深圳市对于基建的重视程度较高。结合发展情况来看,深圳市作为低空经济“领航者”,在地面基地建设与空管系统建设上进展较快,基于SILAS系统建设低空智能融合基础设施的“四张网”,或可供各省市参考。
基础设施各环节可能的发展节奏如何?
民航局发布的规划文件中,在未来三个时间节点上提出了多项发展目标,其中大量涉及基础设施发展。我们依照文件指引,梳理各类别基础设施在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与节奏。“硬基建”方面,通/导/监可能是未来发展重点,并需要实现技术突破,例如发展并应用卫星互联网、通导一体、ADS-B等,对于气象、地图、起降站的发展要求并不苛刻;“软基建”方面,各类空中服务平台的建设贯穿低空经济发展的始终,或为未来长期发展的方向。
风险提示:1)政策支持力度不及预期。2)技术路线存在偏差。3)需求不及预期。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