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查看: 26|回复: 0

滴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IPO招股书解读【附pdf下载】15/04/2025

[复制链接]

1246

主题

10

回帖

5453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5453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5年,AI热潮仍在延烧,但风口已不再只属于通用大模型。越来越多企业将目光投向“AI落地”,滴普科技正是这条赛道上最具代表性的选手之一。这家成立于2018年的中国AI企业,正计划在港交所主板上市,成为特专科技章节下的又一明星公司。

一、从“企业数字化”走向“大模型应用化”:滴普的业务模式
滴普科技定位为企业级大模型人工智能应用解决方案提供商,旗下拥有两大核心平台:

FastData Foil 数据融合平台(AI-Ready数据中台)
支持对多模态、结构化/非结构化数据的实时处理与统一治理,是大模型训练的数据基础。

Deepexi 企业级大模型平台
基于开源大模型SFT微调+RLHF强化学习,打造企业私有知识图谱和Agentic智能体,满足跨行业、跨系统的决策智能需求。

滴普的目标并非做出一个比肩GPT-4的通用大模型,而是要做成企业内部“可用、可部署、可管理”的智能运营中台。其重点不在“算力”而在“落地”:把大模型部署到医疗、制造、零售、交通等垂直行业里,解决真实业务痛点。

二、市场前景:企业大模型是泡沫,还是AI产业的真实爆发点?
根据招股书披露的数据:

2024年,滴普服务客户总数已达245家;

主要客户集中在消费零售、制造、医疗、交通等行业;

其FastData平台商用起步于2019年,FastAGI(企业级智能体系统)则在2023年年底刚刚启动商业化;

弗若斯特沙利文预计,到2029年,中国企业级大模型AI解决方案市场规模将达2394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44%。

相比to-C的大模型应用,企业大模型的需求更真实、更有付费意愿,同时也更需要“个性化+工程化”的深度定制。

滴普当前市场份额为4.2%,排名中国市场第五。虽然起步晚于“通义千问”“文心一言”等头部玩家,但其定位差异化、打法轻巧,仍有空间成长为“AI系统集成服务”领域的头部公司。

三、财务数据:毛利率提升,盈利能力待解锁
滴普科技披露了2022-2024三年的财务数据,整体呈现“收入暴增,亏损收窄”的趋势:

收入增长:2022年人民币1.00亿元 → 2023年1.29亿元 → 2024年2.4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55.5%;

毛利率提升:由2022年的29.4%升至2024年的51.9%,反映出产品结构和服务能力持续优化;

经调整亏损(剔除股份支付与公允价值变动):从2022年的2.24亿元降至2024年的0.39亿元,收窄明显。

不过,年内净亏损仍高达12.5亿元,主要由可赎回优先股的公允价值变动导致,属于财务账面非现金影响。且在2024年,经营现金流依然为负(约-1.17亿元),尚未实现自身造血。

但值得关注的是:滴普的研发投入逐年下降(从2022年的9370万降至2024年的8140万),在收入占比上也由93.7%降至33.5%,说明其产品逐步商业化,成本投入趋于理性。

四、核心竞争力:技术平台 × 行业经验 × 客户复购
平台型技术结构
滴普将AI工程化能力沉淀为两个平台(FastData+FastAGI),支持客户“从数据治理到大模型部署”的全链路闭环。

Agentic智能体架构
提出“运营智能体+生产力智能体+工作流智能体”的应用构想,区别于传统Chatbot,更像是“懂业务的AI助手”。

客户粘性与飞轮效应
截至2024年,已有33%的客户实现复购,五大客户贡献收入超30%。滴普聚焦头部企业,通过头部标杆客户带动行业复制。

投资方资源加持
滴普获IDG资本、深创投、源码资本、纪源资本等头部机构投资,背后资源能加速其商业拓展和国际化布局。

五、风险因素:盈利能力、现金流、技术更新都在考验耐力
招股书中明确列出若干关键风险,包括:

尚未盈利,且未来仍可能亏损:2022至2024年合计净亏损超24亿元,短期内盈利无望;

客户集中度高: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超30%,头部客户依赖度较高;

市场教育成本高:企业客户引入大模型项目周期长、集成复杂度高;

面临国际AI巨头与本土科技大厂夹击:阿里、百度、字节等都有自己的企业大模型布局;

资金压力大:截至2024年底,公司账面现金仅2.08亿元,远低于总负债(36亿元)。

六、IPO募资用途:五大方向,全面押注“商用落地”
滴普预计通过此次H股发行,募集的资金将投向以下领域:

强化研发投入:用于模型优化、Agentic架构扩展;

拓展中国市场销售网络:深耕行业解决方案;

开拓海外业务:瞄准东南亚、中东、新加坡等新兴市场;

潜在并购:尤其是补齐在某些行业的AI场景解决能力;

补充运营资金:支撑销售团队与渠道生态。

七、结语:滴普,是中国AI产业“基础设施派”的代表
与火热的模型创业潮相比,滴普选择了一条更为“工程化、实用主义”的路径。

它不追求模型规模之最,而追求落地之快;不争论模型对错,而专注客户用得起、用得上。它的IPO,是对“AI在产业里能否跑通闭环”的一次资本层面检验。

滴普能否成为企业级AI系统集成第一股?最终取决于它能否穿越泡沫,在“Agent落地”时代找到真正的盈利模型。

sehk25041501907_c.pdf

6.82 MB, 下载次数: 0

售价: 5 金币  [记录]  [购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奇坊研报 ( 京ICP备2023012338号 )

GMT+8, 2025-4-19 21:35 , Processed in 0.069203 second(s), 4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